mini Google home 怎么当播放器

mini一共有左右两个按键和收音开关。

左右按键为触摸感应按键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,控制音量大小。

电源线旁边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的话筒开关控制话筒收音。

中间按钮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,虽然说明书上写有中间按钮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,但是在正式出货之前设计有bug会自动开启录音并上传。

在手机上下载GoogleHomeApp。

打开app并且登入google账号,app会自动搜索到mini。

按照步骤设定googlehomemini,大致就是连接路由器,命名和然后开启各种服务。

整个过程很快。

现在mini不支持中文。配置完就可以立即使用啦,OkGoogle!或者HeyGoogle!来唤醒她。

比一比/苹果HomePod与Google Home、亚马逊Echo、小米AI音箱选谁好?

在苹果HomePod开始销售后,笔者也透过友人取得美国地区销售的白色款HomePod,并且与手边Google Home、亚马逊Echo,以及听得懂中文的小米AI音箱使用体验做比较。

跟Google Home、亚马逊Echo一样,苹果HomePod并未在第一波进驻中文等语言市场,仅先以英语使用为主的美国、英国与澳洲率先上市,虽然不少人质疑苹果已经在Siri内加入众多国家语言,但与Google Now、Google Assistant的使用差别相似,原因就在语音指令比对模式不同,例如过去比对方式是从使用者口说内容转译为文字,再透过文字比对方式解析使用者实际需求,进而从资料库内找到合适的回应内容,但在HomePod内的Siri则是建立在深度学习模式,因此许多互动模式必须从基础开始训练,因此苹果初期仅先以较多人使用的英语介面进入市场,一旦建立更成熟的语意分析学习模式之后才会扩展到更多语言市场。

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Google Home,虽然过去Google Now已经可以听懂中文应对,但在Google Assistant则仅先对应英语、德语两种语言,甚至在去年才开始加入支援日语、韩语、义大利语与西班牙语。而对于中文支援方面,即便比对资料相对丰富的Google也认为要让数位助理「理解」中文语意并非简单之事,其中涉及中文有更复杂口音、用语,甚至不同地区名词也不尽相同,因此要让Google Assistant听得懂中文,同时能够理解中文字句中所代表含意并不容易。

不过,相比西方国家以英语为基础理解中文句型用法,由猎户星空与小米合作打造的小米AI音箱,其中所搭载的数位助理服务-小爱同学,或是阿里巴巴打造的天猫精灵,由于开发团队原本就熟稔中文用法,因此可以轻易地在程式架构中依照特定句型、关键字词设定触发条件,并且透过深度学习方式持续训练,进而可完整对应正常互动模式,例如播放使用者可能偏好聆听歌曲,或是精准推荐邻近符合使用者预算的餐厅,但在整体语意理解方面则仍以资料比对为主,可能还无法代表数位助理已经能完全了解使用者操作需求。

目前包含苹果HomePod、Google Home、亚马逊Echo、小米AI音箱或天猫精灵都还是需要透过关键字句唤醒数位助理「聆听」,另外在前后句提问连贯部分,似乎除了Google Home已经可以针对特定提问内容给予进一步回答,例如询问欧巴马是谁之后,还可以接续再问他的太太是谁,而无需再透过「Ok,Google」指令唤醒,同时也无须再重复先前提问内容,但现阶段HomePod、Echo或小米AI音箱都还无法实现这样的应用模式,但预期日后将会陆续加入。

设定难易度、隐私问题

若以开箱后的设定难易程度来看,苹果HomePod应该是最简单就能完成配对的智慧喇叭,但目前仅能透过iPhone或iPad进行设定,不像其他数位喇叭可以同时对应iOS与Android平台装置,但通常会购买HomePod的人理论上应该不少都是苹果产品爱好者,或许难度其实不算太高。其他数位喇叭设定过程其实也不会太复杂,但笔者当初在设定亚马逊Echo时候却面临连线始终不稳定情况,最后将所有设定重置才顺利解决,而Google Home与小米AI音箱则是配合App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设定。

而在个人隐私方面,目前Google Home、Echo都已经开始加入可识别不同身分用户声音的学习模式,但苹果HomePod现阶段还没有支援此项功能,因此所有资料识别、判定都会以最初设定HomePod使用者的iOS装置为基准。就苹果先前说明,强调并不会HomePod待机情况下随时监听使用者起居生活,只是现阶段「个人化要求」设定内容可能会导致任何人可轻易透过声控指令朗读完成设定HomePod的iPhone或iPad上存放资料,但预期日后苹果将会对此部份做调整。

音乐播放

就智慧喇叭重点使用功能,自然就是可以透过内建扩音元件播放音乐,并且朗读回复使用者提问内容或查询资料。在笔者手边持有的智慧喇叭里,不可否认地HomePod有相对较好音质表现,毕竟苹果在内部放置7组波束成形技术原理的高音喇叭,以及一组4吋高动态低音喇叭,使得HomePod整体重量高达2.5公斤,相比Google Home、Echo都重上许多,而体型相对也较大,为了在紧凑的内部空间塞进更多元件,苹果更在HomePod导入特殊导电螺丝,借此缩减不必要的线路占用空间,但相对地也让HomePod拆解维修难度提升,也难怪整体维修费用高出不少。

就音乐播放感受来看,HomePod确实与Apple Music有相当好的搭配,除了在设定过程会自动导入使用者iPhone或iPad上的Apple ID与Apple Music在内资讯,也能透过Siri指定播放特定歌手的某一首歌,但现阶段还是要用英语指令下达操作,因此如果碰上歌手、歌曲都是中文的话,HomePod不见得能正确判断。另外,使用者也能下达诸如「play romantic music」,或是「play some hard rock band music」,系统就会依据使用者的Apple Music歌单、偏好内容做挑选。

至于能否播放其他第三方App歌曲?就苹果开放资源来看的话,其实是可以的,但主要还是看第三方App厂商是否针对HomePod使用模式做优化,否则就仅能透过AirPlay方式播放内容 (HomePod无法当做一般蓝牙喇叭配对连接)。

而HomePod在去年发表时的主打功能-两组HomePod配对输出及多房间串流播放,现阶段可能还要再多等一些时候,而播放新闻内容功能部分则没有太大问题,大致上与Google Home、Echo相同,仅能先以美国地区新闻为重,这部份也跟天猫精灵、小米AI音箱主要播报内容均源自中国境内资源的情况相同。

播放音质相比之下,HomePod整体表现确实比Google Home、Echo、小米AI音箱还要好,但从消费者报告评测结果则直指HomePod音质表现不比Google Home Max与Sonos One,原因在于HomePod相对过分强调低频输出,反而忽略高音表现细节,但从笔者实际聆听感受来看,除非耳朵特别挑剔,或是偏好聆听特定人声、乐器声音强调为主的音乐,否则HomePod的整体聆听感受已经可以满足许多人。

数位助理互动

以目前来看,HomePod内建6组阵列麦克风确实能提升从任一方向唤醒Siri的使用模式,但相比内建7组阵列麦克风的Echo则是少了从顶端收音效果,而相比仅有两组阵列麦克风的Google Home仍有较好收音效果。不过,除非家里空间十分宽广,否则依照笔者在20几坪的空间内都能正常接收声控指令。

除了语意理解差异如前文提到部分,HomePod内的Siri基本上可以透过英语询问在地天气、翻译结果、设定闹钟、透过iPhone传递简讯,但暂时还无法直接对接完整台湾在地资讯,形式比较像是「拿着观光书来台旅游的外国人」,例如跟Siri说「Happy New Year」,反而会被回呛「the new year starts on Jan. 1」,甚至请Siri说个笑话的话,也会被质疑用英语说的笑话是否听得懂。

不过,若是询问附近有什么推荐餐厅的话,Siri其实是可以抓到台湾在地餐厅,只是推荐内容恐怕不是一般在地人会去的高价餐厅。而这样的情况,其实也会发生在亚马逊Echo身上,原因在于未能与在地服务、资料库串接所致。

类似的情况,Google Home由于可以顺利接上使用者个人的Google帐号,因此推荐与回应内容不算离谱,甚至也能查找网页资讯,因此若日后Google在台开放销售Google Home的话,或许在衔接使用难度不会太高。至于会讲中文的小米AI音箱,虽然可以流利地透过中文查找各类资讯、或是播放特定歌曲,但由于资料库还是要连回中国境内,因此有可能会发生今天提出播放特定音乐的需求,却在几天后才正确执行播放的窘境,原因可能在于指令执行与实际反应时间因网路连接问题兜了一大圈,同时服务内容也可受限中国境内使用,导致无法正常运作。

[embedded content] 数位家庭应用

智慧喇叭的另一个重点,自然就是串接家里的物联网环境。以HomePod使用模式来看,自然本身也隶属于HomeKit设备之一,因此整体设定相当简单,同时完成设定后也能取代Apple TV成为居家连接中枢,并且增加可透过Siri声控操作功能。

比方说,过往必须透过Apple TV当做中枢,并且配合iPhone使用Siri的情况,日后仅需透过一组HomePod即可完成。但在操作过程依然指能使用英语下达指令,同时连接设备名称、所在地点也必须一并调整为英语才能正常运作,例如HomePod放置地点为「客厅」的话,在操作介面就必须改为「living room」等称呼。

至于连接设备自然仅能支援苹果自有HomeKit连接协定装置,目前在台湾地区应该还不算难找,只是品项可能还没有十分多元。

但从多家制作的智慧喇叭连接应用来看,其实也可以反应目前物联网应用迟滞不前的原因,就比方亚马逊Echo与Google Home,虽然目前加入串接合作的品牌装置不少,但使用者却很难透过亚马逊Echo直接唤醒与Google Home连接设备,除非借由云端服务绕一大圈建立连结,但对于一般使用者可能就会太过复杂。而包含HomePod仅支援苹果自有HomeKit连接协议,小米AI音箱也与小米旗下生态链装置有较高连接相容表现,甚至仅对应中国地区贩售设备连接使用,因此对于希望透过不同智慧喇叭串接完整数位家庭应用的话,现阶段恐怕还不太适合。

讲了这么多,到底要买哪个好?

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很难说,毕竟苹果HomePod、Google Home、亚马逊Echo与小米AI音箱各自串接不同应用生态链,同时也对应不同的服务内容,因此主要还是看使用者个人需求为主。不过,如果家里都是以iOS装置为主的话,自然还是建议买HomePod有较高整合功能表现,但如果希望有更好的物联网应用表现的话,则还是建议选择Google Home或亚马逊Echo (但这两者目前对于Android平台似乎有较好整合性)。

至于如果希望感受中文亲和力 (同时也不介意北京腔调互动)的话,小米AI音箱或许是不错的选择,只是许多应用服务、连接设备都必须改用中国版本,恐怕会比较麻烦。

HomePod简单开箱

Google Play 应用下载

可以用电脑直接下载,方法是:

首先,通过电脑打开google play的官方页面,并找到要下载的应用,本文以微信为例子;打开微信的安装页面,找到浏览器上面的地址栏,将id=后面的那段代码复制下来,这段代码其实就是代表着微信。

接着,打开这个网站:apps.evozi.com/apk-downloader,并将刚刚复制的那个代码,粘贴到这个网站中的方框中,并点击Generate Download Link。

如果顺利,网页会马上显示Click here to download字样,点击这个按钮,微信便会自动下载到你的电脑中。

如何使用Google Home的大部分功能?

日前,谷歌在宣布Pixel 2时介绍了众多新功能,而其中最实用的一项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——Google Home可以帮忙找手机!

据Android Police报道,目前该功能已经上线,操作方式非常简单,只需要向Google Home说一句“ring my phone”或者“find my phone”,它就会自动给你的手机打电话。

更为贴心的是,即便你手机设置了静音模式,通过这种方式拨打,手机依旧可以响起,不过此权限仅限安卓手机,iOS尚不具备该功能。

此外,由于Google Home具有语音配对功能,所以它可以通过声音来识别,到底要拨打谁的手机。

不过,如果你有不止一部手机,情况就会稍微麻烦一些,它会轮流拨打你各部手机,据说会率先拨打你最常用的那一部。

【小杨哥推荐】新款超清投影仪如何手机投屏

方法一:数据线投屏

这种方式最简单了 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,有线投屏就是这种操作。用手机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的USB数据线连接手机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,另外一端插入投影仪预留的USB接口,即插即用,分分钟让你有种在电影院的感觉。

方法二:无线投屏

这种方式需要投影本身具有WiFi功能,才能支持无线投屏,而只有有线投屏功能的投影是不支持这种操作的。然后再来跟大家具体介绍步骤:

苹果手机:首先安装好投影供电,然后调到投屏开机界面。将手机下滑,点击“屏幕镜像”功能, 选择投影仪的WiFi名称就可以了。

安卓手机:我们可以使用Miracast功能来进行无线投影,将手机下滑,点击“无线显示”,找到并连接投影仪的WiFi名称就可以了。(PS:不同安卓手机无线投屏功能叫法不一样,例如:多屏互动、无线显示、无线投屏或者Smart View等等)

方法三:谷歌投屏

有部分投影还支持国外的一些应用软件的,比如像Google Home这种(EZCast Beam 星智微投影新推出Google Home投屏功能)。请先下载Google Home App,开启Google Home,选择镜像设备内容,即可无线投屏。温馨提示:需要翻墙才能使用的哈。

方法四 :软件投屏

有许多投影也支持软件投屏,例如EZCast App就是其中一款投屏软件。操作方法是:打开手机设置,连接投影仪的WiFi。接着打开投屏软件APP,点击右上角的投屏图标,搜索并连接上投影仪的WiFi名称,即可开始无线投屏。

EZCast App支持在大屏幕上浏览网页,播放照片以及观看视频,非常方便。假如你试过了许多方法都投屏不了,那么借助EZCast APP来实现。

关于googlehomeapp苹果下载和google home for iphone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