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众幸福感安全感(如何提高民众幸福感)

(原标题: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,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收益感)

不断改善民生,提高人民福祉,是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我市主动适应,抓住机遇,在稳步推进重大项目的同时,实施了一项民生工程,有效提高了全市居民的生活质量。

我市以改善民生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千方百计准确扶贫、突出重点、统筹各项民生事业,努力使全市“全民保民、劳民伤财、学教好教、病医好医、养老安老、安居乐业”,不断提高幸福感和成就感。

成都成就

群众幸福感安全感(如何提高民众幸福感)

去年,我市十大民生工程全面竣工

去年,我市民生保障切实改善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民生保障支出994亿元,增长11.1%,十大民生问题全面解决。城镇职工养老金提高到2588元/人/月,最低月工资提高到1500元/月和1380元/月,人均医保补助提高到400元;坚持高标准,实施精准扶贫。100个相对贫困村得到积极推进,村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,增长16%;城乡教育整体综合改革试验深化,新增公益性幼儿园学位2.5万个,全纳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78%,35.2万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,21所名校和托管学校。

2015年,为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体系,我市还先后出台了促进医疗一体化、养老服务人才就业、政府购买服务、养老服务评估和监测评估机制等18项配套政策。在保障特殊群体养老需求方面,引入了高龄津贴、残疾及半残疾经济困难者护理补贴、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三项制度,力争为高龄及困难老人争取更多福利。为4.3万名困难家庭残疾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,农村“五保”供养标准提高25%以上。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养老服务床位达到8.9万张,特别是全市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,发展迅速,城乡社区共有日托中心974个。

进行实践

落实和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
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

今年,围绕“民生第一、人才第一”的主线,我市将继续深化就业、社会保障、人才队伍、人事制度、工资收入分配、劳动关系调整等领域的工作。以确保基础,弥补不足,走底线,促进公平,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文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。

在促进更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方面,我市将进一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。

在完善更公平、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方面,我市将继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,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治理和服务水平。全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万人、1万人、1万人、1万人。城镇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

以“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、有质量的舒适生活”为目标,今年我市将启动社区养老院三年行动计划。按照“医疗一体化、护理优先、功能共享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服务、市场驱动”的发展方向,到2018年建成200家社区养老院。

在建设方式上,城市将根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确定的要点,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建筑综合体,合理建设社区养老院;依托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和有意愿的医疗卫生机构,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建设社区养老院;同时,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企业工厂、闲置学校和商业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社区养老院,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深度融合、服务全面的社区养老院发展格局。

根据规划,我市2016年建成72个,2017年67个,2018年61个,实现中心城区街道、其他区(市)、县政府驻地镇(街道)、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、十三五小城市全面覆盖。

建设300所标准化公立幼儿园

全纳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达到85%

今年,我市将启动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,完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,大力实施公立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升级工程,建设300所标准化公立幼儿园,努力实现全纳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达到85%。

同时,我市将重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成立职业教育产业指导委员会,推进“3 N”中高职集团办学,建设2-3个示范职业教育集团,建设3-5所特色职业院校。加快中德(成都、四川)产业创新平台和中德(成都)AHK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。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,启动10所试点学校。

此外,该市还将实施教师荣誉制度和农村教师支持计划。为促进高素质人才建设项目的发展,计划培养20名“未来教育工作者”,建设95个“名师名师名师工作室”,培养10名高层次教育人才,培养400名“未来名师”和3000名骨干教师,并制定“常青树退休名师教育促进计划”。本报记者杨

专家解释

关注民生

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。“虽然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发展阶段,人类追求城市价值的重点和具体内涵是不同的,但城市能够提供的最基本的价值是不变的,那就是为人们提供安全、便捷、文明、丰富、有尊严的生活。这是民生。”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认为,民生建设要围绕“以人为本、民生优先”的基本理念,坚持保证基础、走底线、补短板、促进公平的基本原则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